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
我国生物技术企业在发展当中存在着严重的 “创新困境”。这个困境不是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而是企业面临着不创新没有核心竞争力、创新没有市场生存力的两难选择。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企业在发展当中存在着严重的 “创新困境”。这个困境不是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而是企业面临着不创新没有核心竞争力、创新没有市场生存力的两难选择。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程京带来的议案之一就是《关于激发本土技术创新活力 顺畅创新医药政策通道的建议》。
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由于我国缺乏创新药物、产品的配套政策,使得企业在承受了巨大技术风险、资金风险将创新药物、产品研制出来后,马上就遇到“政策瓶颈”,创新药物和产品要经过数年时间才能应用到临床,这使得创新企业收回投资困难,从而导致我国许多制药企业不去搞创新药物开发,只能一味去仿制。
程京说,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国发展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的动力和后劲已有疲态,全国的基因工程药物总销售额甚至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规模公司的年产值。因此,我国不能错失机遇,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14亿中国人的生命健康。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据统计,在我国每年有3.5万的新生儿在出生前就被夺去了听力,加上迟发性和药物聋儿,这个数字达到了6万之多。
程京所工作的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腾博会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经过3年的艰苦攻关,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并在2009年取得了国家医疗器械证书。这个产品对于有效降低中国出生缺陷、及时干预治疗耳聋残疾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产品在进入市场、服务百姓时却遇到了诸多障碍,使得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实施的情况并不理想。
因此,企业科研创新不仅要有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的“入口”,还要有创新的“出口”,也就是针对全国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产品提供像物价、医保、政府采购这样的政策、机制。
但以政府采购的方式来开展耳聋基因检测也存在着亟待改进的地方,包括每年的经费落实缺乏长效机制,仍有很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企业需要以很大的投入来一地一地推广,实施范围扩展缓慢,全国每天出生的新生儿很难及时享受到创新技术产品带来的实惠。
因此,程京建议,以创新生物医药产品列入医保为突破口,政府财政支持为助推,为创新性生物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应用清除障碍。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或科委负责组织创新性产品的新颖性认定,每季度评审一次。
二是创新性产品一旦在全国任何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准物价审批,则在其他地方再申报时只需做备案处理,建议审批时间不超过30个工作日。
三是创新性产品在获准物价一年后,自动进入医保审批,建议审批时间不超过3个月。
四是将新生儿遗传性耳聋等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的有关优生优育筛查纳入政府基本公共卫生项目。
Copyright © 2000-2023腾博会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 - 非经营性-2016-0047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3114号